更新:发帖的初衷就是不想锦衣夜行。看到很多质疑真实性,就上些图片表达下我“编的”工作中的“量化系统接入”和“fof投资组合构建”。想挑骨头的可以仔细看下图2估值表,当然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估值表也没关系,这也是我不愿意过多回复的原因,本就是隔行如隔山。最后,新年快乐,希jrs都新年变得更完美。
---------------
先上结论:18县县城农村北漂,坐标北京,某颈部券商做对冲基金sales&trading,合法收入如图。吃完泡面算了算,加20年若干非白色收入,不算2月要发的年终奖,去年下来工作到手正好100个了。
过程:天坑专业的第三年就放弃该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方向了,在东方广场某电话销售公司实习时,听见隔壁四大搬砖人打着几千万的电话,十分仰慕与渴望,暗自幻想做成上述成功的金融人。找了个进阶的方向:第一年在某创业板龙头金融信息服务商做大客户经理,底薪4800,做二级市场里最卑微的乙方舔狗,算是和金融机构沾上了边。第二年加入北京一民营初创的私募基金公司&兼营金融科技,对二级市场有了基本概念,有了行业人脉的累积,有了进一步变现的方向。当年底薪9000。18年底来了现在的券商平台,所幸大A指数蒸蒸日上,行业性质未受疫情影响,算是达成了实习时的小目标。活的就像“嚼着煎饼果子挤着地铁,一个电话分分钟千万上下”的“金融人士”。
状态:没有办公室加班,考勤不用打卡,额外的工作基本都是不喝酒的轻饭局。买了随心飞,去年看了不少祖国的大好河山。开始准备雅思,提升学历。
福利就上出差住的酒店